新能源汽車在我國不是新事物了 ,但與汽油車、柴油車比拟 ,它仍然具備先天劣勢。
新能源汽車目前的技術路線不明朗 ,我國主推純電動 ,日本發展燃料電池 ,即便都是純電動 ,也充和慢充 ,而電池又有三元鋰電池 、磷酸鐵鋰電池等等 ,哪個誰也說不清 。
新能源汽車的运用環境有局限性 ,它需要有專門的充電樁,需要有足夠的續航里程 ,须要有專業的維修服務 ,新能源貨車壞在路上可不是隨便一個路邊小店能修好的 。
新能源貨車無法給車主一個像汽車那樣的踏實感 ,開輛車出去 ,當看到還有40%的電量時司機心里開始發慌了 ,這種里程焦慮有時候會令人心神不寧 。這好比你獨自一個人去爬山 ,當爬到半山腰的時候發現自身的手機還有10%的電 ,帶隨身充電寶 ,這時候是不是會抓狂 ?
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成熟 ,現在用新能源車和十年前不是一個狀態 ,现在 ,各個小區在建充電樁 ,車輛的續航里程從之前的150公里到300公里 、400公里 ,行駛终日足夠用了 ,在都邑內配送的小輕卡 ,日行駛里程不過百余公里,200公里以上續航里程的電動輕卡足夠运用 。
在電動車的推廣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現象:貨車司機在乎油耗本钱 ,而電動車經過驗證在能耗上不妨比汽油 、柴油車節不少 ,司機會在乎這個車型比那個車型百公里省一升油 ,可為什么沒人在乎電動車比柴油車每百公里省三分之二呢 ?
看來,用車成本凹凸只是用戶決策的一個小環節 ,他們更關心的還是車輛是不是可靠 ,能不能一直跑 。看來 ,新能源貨車要想加速發展,先從解決可靠性和里程焦慮開始吧 !
補充一點 ,要不要買電動汽車 ,要看是否適合本身 ,若是充電便当 ,又能獲得足夠的路權 ,為何不買呢 ?